找到相关内容664篇,用时6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师答:何谓凡夫四种颠倒?

      法师答:颠倒(梵语viparyasa),是指凡夫未得正见,有四种颠倒妄想,略称四倒,凡夫对于生死有为法所执的四种谬见。   常颠倒(梵语nitya-viparyasa)、乐颠倒(梵语sukha-viparyasa)、我颠倒(梵语atma-viparyasa)、净颠倒(梵语suci-viparyasa),就是凡夫不知此迷界之真实相,而于世间之无常计常,于诸苦执乐,于无我执我,于不净执净。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312887.html
  • 法师答:不出家能得到解脱吗?

    法师答:解脱(梵语vimoksa),意谓解放,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,而超脱迷苦之境地。信仰佛教不一定非出家不可,也不一定出家才能解脱,只是条件的优劣有别,环境有别。出家不精进菩提,证道难也;若肯勇猛向道,无种种束缚,条件具足,证道指日可望。在家修行若肯精进向佛而修,虽有俗务纠缠,愿力坚强,亦可突破难关,以种种顺逆境为增上缘,迟早将与菩提(梵语bodhi)相应;若在家修,经理俗务,以懈怠之心,

    法师

    生活|学佛|因果|诚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5/22372824802.html
  • 法师答: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?

    法师答:灵魂之称乃一般俗人的称谓,中阴身乃佛门中的称谓。灵魂、中阴身有点差别,灵魂就是人的灵性或精神,一般宗教家认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幽灵,故称之灵魂,灵魂的寿命不等齐,有长短之别。中阴身是人死亡之后到投胎转世的这段时间,称为中阴身,其寿命短则几秒钟,长则四十九天以内,必定投胎转世。灵魂是世间人的称呼,很儱侗又模糊,不知灵魂的真相,却把灵魂说成三魂七魄,混淆实相,交待不清,但不论如何,死亡后的

    法师

    因果|诚敬|学佛|生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6/19354125037.html
  • 法师答:神通是唯心所现吗?

    法师答:离心无境,离境无心,境由心生,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,六种神通,亦不能例外,神通(梵语rddhi)是心之变化妙用所使然,离心无神通,离神通无心,心(梵语citta)与神通是体用之别,并非离心别有神通,离神通别有心,是故,修道者能正见神通是心之变化妙用,欲得证成正觉,指望有期。 四祖道信禅师云:“百千法门,同归方寸,河沙妙德,总在心源。一切戒门、定门、慧门

    法师

    诚敬|因果|神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6/21591725083.html
  • 法师答:阅经功德与诵经功德是否一样?

    法师答:阅之义含有对文而看,检看的意思。诵之义含有大声的读,背熟称诵的意思。故其两者之作用,略有差别;阅经就是看经,检看经文,进而思惟经文,以达成体解法义。诵经就是大声的读经文、背诵,著重一心(梵语eka-citta)之定。 这须视两者之心境所作所为而定,不得一概而论,因为阅经与诵经所起的变化与作用,的确不可思议,有些人因阅览经文而开悟者,亦有人诵经得开悟,其境界层出不穷,而非

    法师

    因果|生活|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3/20100325349.html
  • 法师答:我时常道心提不起来,何以如此?

    法师答:业障现前会使人提不起道心,在周遭环境的冲逼也会使人道心动摇,客观因素很多,总是不离逆境与顺境的考验,有时候,佛法听多了,修行不知从何下手,的确很多人有如此忧虑,在此向您再提示一下,贫衲引用印光大师几句话与你共结法缘。 印光大师云:“人命无常,光阴迅速,生死事大,老实念佛,莫换题目。” 印光大师云:“修道者,念念不忘‘死&rsquo

    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23094743.html
  • 法师答: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偷盗的意义何在?

      法师答:不与而取他物,暗中取得,名之为偷盗(梵语adattadana)。物物有主,非分之财,求之不得犯偷盗大丧良知,非义也,不能入佛道。   若偷取、劫取、骗取、胁取、恶性赌博、经济犯罪、偷税,走法律漏洞皆犯偷盗之嫌。偷盗(梵语adattadana)之罪报轻重有别,若盗十方僧物,现前僧物,其罪重于杀八万四千父母及五逆罪。盗五钱是属于重罪。盗三宝物、师长、父母、发菩提心人之物,是属于重罪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62512048.html
  • 法师答:‘念佛的原理’能否叙述一下?

      法师答:念佛根本意趣,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-citta)为宗。使清净本性显露而已!念佛的原理很多,今略提一点与您参究:      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是不二的,不是离开能念之心另有所念之佛,也不是离开所念之佛另有能念之心;更进一步说,能念之心即是所念之佛,所念之佛即是能念之心,能念所念不二,当下能所不一不二,一心现前,这就是所谓念佛三昧。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91812130.html
  • 法师答:善恶难分,如何正见善恶?

      法师答:善与恶不离心,心(梵语citta)能生善,也能起恶,善恶由心所发,要制止善与恶也不离心;是故,心是罪源,也是善之。   心动念头之际,纯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,是名为善;有害于他人之念头,是名为恶。往往角度或立场不同,站在这边是善,但站在那边是恶。非善心出发点,有目的为善,此善所得功德不大;纯善心出发点,因而作恶,此恶之罪不大;善恶的标准在于心地的动机而定。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92112136.html
  • 法师答:何谓‘福慧’庄严?

      法师答:指福德与智慧之圆满,佛已达到福慧圆满者。菩萨发心成就无上佛道,自初发心,勤修六度万行,具足所有之福德,能显现法身,谓之福德庄严,修习正智见,净尽无明,能显现法身,谓之智慧庄严。六度中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等五度为福德庄严。第六般若为智慧庄严。菩萨一切之万行,皆摄在此二者也。   涅槃经云:‘二种庄严:一者智慧,二者福德,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庄严者,则知佛性。&

    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04912182.html